公鸡真的下了一个蛋
彼时,波导手机可谓是第一代国产手机的翘楚。这家植根于宁波的国产手机厂商,曾经创造过年销量突破1000万部的记录(2003年),超过摩托罗拉、诺基亚,成为当时手机市场的冠军。它曾保持连续七年国产手机销量第一、连续三年出口第一、全球销量累计近6000万台的记录,同时也是第一家跻身全球前10名的国产手机品牌。
但就在春晚上宋丹丹喊出经典台词的2007年,乔布斯在美国旧金山的莫斯康展览中心向现场观众展示了第一款iPhone。
一时间,石破天惊,手机行业迎来了属于乔布斯的时代,随后,华为、小米、OPPO、VIVO等手机品牌相继崭露头角,波导也因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陷入困境。
时任波导手机海外市场负责人的竺兆江在此前调研非洲后发现:这片被诺基亚、三星视为“鸡肋”的土地,存在10亿人口、手机渗透率不足10%的蓝海。很可惜,他的这一发现并未在波导内部受到重视。于是,竺兆江在2006年就离开波导,创立传音。
他避开国内华米OV的厮杀,将传音定位为“非洲专属手机品牌”。这一去,便是一场二十年的征途:
2008年,传音推出首款非洲定制机型Tecno T780(双卡双待),解决非洲多运营商资费痛点,并在当年12月推出一款四卡四待的手机Tecno 4Runner。
2011年,传音在埃塞俄比亚设厂,通过本地化生产降低成本;
2023年,传音实现营业收入超621亿元,同比增长33%,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54亿元,同比猛增121%。
传音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将“非洲标准”刻入产品基因的必然结果。
四卡四待的手机、黑皮肤美颜的手机、太阳能充电的手机,这些在我们国内用不太上,但在非洲可是刚需。
传音就针对这些刚需,实施“及格线战略”——先做个80分,能用就行。如此一来,手机的价格就能够大幅度下降。再配合极致的下沉渠道,无论是非洲的大商场,还是村头小卖部,都刷上传音的蓝色广告。可谓是“只有你不想买,没有我给不了”。
就是凭着这样的战略,传音在非洲市场拔得头筹,成为了“非洲之王”。但是,在大好的局势下,各种潜在威胁正在“暗流涌动”。
2024年,暗流终于汇聚成涛涛巨浪——2月25日,传音发布公告称,2024年营收687.43亿元,同比增速从33.69%下降至10.35%。归母净利润55.90亿元,同比增速更从122.93%转为0.96%。
以往传音的性价比护城河被击穿——华米OV以供应链优势推出百元智能机,蚕食了传音基本盘。这其中小米的转变姿态最为积极。除了主攻超低端市场之外,小米还把国内的“米粉节”引入非洲,并玩出了非洲特色。在埃及,小米举办了“小米优惠狂欢节”;在尼日利亚,小米也设计了“粉丝见面会”等互动活动。
研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劲乏力,也是造成传音竞争不过其他手机品牌的主要原因。2023年,传音的研发费用为22.56亿元,占营收比例仅为3.6%。同期小米集团研发费用为190.98亿元,占营收比例达到7%。
看到传音的困境,我不禁想问:就连非洲之王都要守不住江山了,那些仍想进入非洲市场的朋友,还有前途吗?
不可否认,非洲人口年轻、增速快,是全球十亿级的蓝海市场。而在新形势下,中非之间的互补需求,更值得外贸人的特别关注。2024年,中国与非洲最大市场——尼日利亚的进出口产品TOP如下:
2024年中国与尼日利亚进出口产品TOP10
之前我发布过的非洲二手车白皮书能获得非常好的反响,说明大家对非洲等新兴市场还是非常有兴趣的。而这一次,我还给大家带来了两份可能帮助到大家的白皮书,分别是《中国企业出海尼日利亚市场贸易发展白皮书》和《消费电子出海国别机会洞察白皮书》。
企业出海并非一帆风顺,传音的情况也告诉我们,新兴市场绝非“躺赢之地”。唯有将中国供应链优势与本地化创新深度结合,方能避免成为“昙花一现的廉价之王”。非洲的答案,或许藏在下一个故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