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特易资讯,获取外贸及服务动态

特易观点:9.3以后,为什么说外贸是中国应对国际环境变化的压舱石?

2025-09-05 11:21:2287

在今天 “东升西降” 的大环境里,外贸正变成咱们应对国际政治变化的 “压舱石”—— 它把 “经贸合作” 当纽带,把 “多边规则” 当底盘,既稳增长、稳供应链,也为发展中国家带来工业化与增收的新机会。

 

9・3 阅兵:亮肌肉更亮和平信号

 

2025 年 9 月 3 日的阅兵,新装备密集亮相、多国政要观礼,既展示现代化战力,也传递防御性国防与和平发展的明确态度,给这个不确定性日益增强的世界环境吃了一颗“定心丸”。特易各个分公司的小伙伴们也都全程看了此次活动,内心澎湃之余,也有了更多的思考。

 

谁说来的都是 “穷邻居”?

这届 “朋友圈” 更务实更多元

 

这次来的外国领导人里,有俄罗斯、中亚、东南亚、南亚、中东欧、非洲、拉美的伙伴,覆盖面更广、层级更高。名单里既包括传统友好,也有近年走近的新朋友,更有国际组织负责人与前政要出席,但是也有很多人吐槽说,来的可都是些“穷邻居”,那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所谓的“穷邻居”背后到底体现了什么样的合作议题。

图片

外界常把发展中国家称作 “穷邻居”,但国家不可“拟人化“”,关系也不是 “非友即敌” 的死胡同,的确,很多传统意义上的发达国家的在任领导人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选择出席活动,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国家间的互动是阶段性变化的:有的在安全上协调,有的在经贸上互补,有的在区域规则上协同,形成 “议题联盟 + 项目合作” 的弹性网络,这些变化的前提则是在于与这些国家地区进行的充分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对,我说的就是外贸),毕竟,“和气生财”是亘古不变的发展议题,而和气生财也会让更多的国家地区对中国制造、对中国品牌乃至中国的影响力带来变化。

 

外贸为什么是 “压舱石”:数据与故事说话

 

• 规模与份额稳:2025年上半年进出口 21.79 万亿元、同比 + 2.9%;在全球贸易放缓中稳住底盘。

 

• 结构与动能优:机电出口 + 9.5%、占比 60%,其中高端装备增速超四成;集成电路、液晶平板显示模组、汽车分别 + 20.3%、+10.5%、+9.4%。

 

• 朋友圈更广:对共建 “一带一路” 国家进出口占比 51.8%、同比 + 4.7%;东盟连续多年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对金砖、拉美、非洲、中亚、中东欧增速普遍高于整体,新兴市场成为主引擎。

图片

这些数据背后,是无数外贸人的 “小生意” 串起的 “大循环”:义乌小商品出海、深圳跨境电商、重庆 / 成都 / 西安的中欧班列、广西 / 云南的西部陆海新通道,“说白了就是 —— 中国造的好东西精准对接上各国的需求,搞出个‘用生意把关系处牢,用合作把日子过好’的良性循环,越做越顺!”

 

用制造搭平台、用规则破壁垒:

外贸架起和平发展的 “新桥梁”

 

中国从来不是要拉帮结派搞 “新阵营”,而是靠着 “中国制造 + 供应链输出” 的硬实力,搭起一个大家都能分蛋糕的多边合作舞台。这个过程里,难免让过去攥着产业和规则话语权的国家有点 “不适应”,但对更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 “翻身机遇”。

 

先说说为啥会冲击旧格局?

 

过去欧美等国家靠着高端制造垄断、规则制定权,把全球产业链分成 “高利润顶端” 和 “低附加值底端”。现在中国带着完整的工业体系闯进来:新能源汽车生产线卖到东南亚,光伏全产业链落地非洲,5G 基站建设铺满中亚 —— 直接打破了 “只有发达国家能搞高端制造” 的旧逻辑。比如德国汽车巨头曾占据全球高端车市场半壁江山,如今中国电动车靠着性价比和技术优势,在欧洲市场份额从 2020 年的 1.2% 涨到 2024 年的 8.7%,逼得欧美不得不加快转型,这就是旧产业格局被撬动的真实写照。

更要说说给发展中国家的 “时代机遇”

 

对很多缺技术、缺基建、缺产业链的国家来说,中国的外贸输出就是 “及时雨”。咱们不是只卖成品,而是连带着工厂、技术、标准一起送上门,帮他们从 “卖资源” 升级到 “造产品”。

 

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中国不仅建了港口,还配套搞了纺织工业园,当地工人从过去每天挣 3 美元,变成现在在工业园里拿 15 美元,还学会了纺织技术;

坦桑尼亚的光伏电站项目,中国企业带去全套设备和建设团队,建成后不仅解决了当地 300 万人的用电难题,还培养了上百名本土电力技术员;

 

东南亚的越南、泰国,靠着中国的电子零部件供应和组装技术支持,从 “代工小厂” 发展出自己的电子产业集群,2024 年越南电子出口额同比增长 12%,其中近六成零部件来自中越跨境供应链。

 

这些合作不是靠政治施压,而是靠 “你需要、我能供、一起赚” 的外贸逻辑。就像上合组织现在推动的 “通关便利化”“标准互认”,本质上就是为了让中国的制造能力和各国的发展需求对接更顺畅 —— 比如中国的工程机械设备出口到哈萨克斯坦,过去要过 3 道海关、办 5 种手续,现在用上合的 “单一窗口”,3 天就能通关,效率直接翻了 3 倍。这种用规则保障供应链、用供应链带动合作的模式,就是咱们说的 “和平发展新格局”。

 

所以做外贸的朋友们,新兴市场有新的机会,在当下,并不只是说说而已。

 

外贸人,我们也应该有一个方阵,

或许该称为“压舱石” 的排头兵?

 

每一笔订单、每一次履约、每一项标准对接,都是在以市场化、国际化的方式重塑全球供应链与国家间关系。外贸不是零和博弈,而是通过合作做大蛋糕、提升韧性,让各国在开放中受益、在联通中发展。

 

如今,单极时代的影子渐渐淡去,多边合作正在重新勾勒世界的样子。而外贸,正是中国与世界彼此成就的 “稳稳纽带”—— 它用生意的 “握手” 代替阵营的 “对立”,用共同的规则代替独断的保护;不仅让我们和新兴市场伙伴更有底气、更扛得住风浪,也能让更多全球南方国家,在供应链的新布局里分到实实在在的发展 “蛋糕”。

推荐文章

更多

化资讯为资本

特易资讯陪你一起做好外贸

Copyright © 2025 上海特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户隐私协议 备案号:沪ICP备0908002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884号

申请免费试用

立即体验
一键拨打 立即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