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9 09:39:4756
海关总署又报喜了:今年前8个月出口额已超2.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5.9%,延续增长态势!
可外贸老板们的画风却完全不同:
“数据涨了跟我有啥关系?厂里订单少了一半,利润薄得像纸!”、“客户压价越来越狠,以前一个大单顶现在十个小单,累死还不赚钱!”
为啥国家出口数据一路飘红,咱们外贸人却觉得生意越来越难做?
不是订单少了,是订单“变了”
去年我国跨境电商出口增长超过 15%,但单个订单的平均金额却下降了 22%。
说明什么?不是老外买得少了,是买的方式变了。以前做外贸,主要对接海外的大批发商、连锁超市。他们一次进货几千上万件,咱们生产、物流成本都低,利润也稳。但现在呢?
海外的小超市老板、独立站卖家、甚至是社交媒体上的带货博主,都能通过跨境电商直接找到咱们。这些人进货,往往是“先拿 200 件试试水”“卖得好再补 500 件”。订单量变小了,频次变高了,还要求“7 天发货”“定制包装”。
对习惯了“接大单、批量生产”的企业来说,这种变化简直是“降维打击”:
生产线频繁切换,成本涨了 30%;
小单物流费比货值还高,白忙活;
客户催得紧,稍微晚点就差评,丢订单。
结果就是:看着出口数据涨,自己手里的订单却“碎成了渣”,忙活半天不赚钱。
不是竞争烈了,是“战场”换了
以前外贸生意好做,是因为咱们有“规模优势”。原材料便宜、人工成本低,大批量生产的产品,能以低价横扫全球市场。
但现在,这个“优势”正在失效。
2025年1-8月,中国对越南出口累计同比增长22.1%
胡志明市夜景
一方面,东南亚工厂崛起,他们的人工、土地成本比咱们还低,抢走了不少“低价大单”。另一方面,海外客户的需求变了:不再只看价格,更看重“能不能快速交货”“能不能小批量定制”“能不能跟上流行趋势”。
说白了,以前是“拼规模”,现在是“拼灵活”。可很多外贸企业还没转过弯来:
为了接大单,把所有资金压在一条固定生产线,小单来了接不了;
库存里堆着大批“标准化产品”,客户要的新款却做不出来;
客户要改个包装、换个颜色,厂里嫌麻烦直接拒绝。
结果就是:低价拼不过东南亚,灵活比不过新玩家,卡在中间进退两难。
不是利润薄了,是“赚钱逻辑”改了
有人说:“我也接小单啊,可利润实在太低了!”
这不是小单的错,是咱们的“赚钱方式”没跟上。
大单时代,赚钱靠“薄利多销”—— 一件赚 1 块,卖 10000 件就赚 10000 块。但小单时代,得靠“精准溢价”:
7 天交货虽比 15 天交货的贵 5%,但客户愿意付;
小批定制虽比标准化产品贵 10%,但客户能接受;
能帮客户分析市场趋势、推荐爆款的,客户复购率高,长期利润更稳。
觉得小单不赚钱,往往是在用“大单思维”做小单——
小单按大单的流程走,效率低、成本高;
只卖产品不提供服务,客户觉得“不值这个价”;
不敢涨价,怕丢单,结果越做越亏。
出口数据涨,说明全球市场需求还在,只是赚钱的“玩法”变了。想在新赛道里活下去,就要转变思路——把“小客户”当“大客户”养。别觉得小单客户不重要,他们可能是未来的“潜力股”。记着客户的喜好:比如法国客户喜欢红色包装,美国客户要贴 FBA 标签。定期发点新品短视频,客户觉得你懂他,自然愿意长期合作。
出口数据涨,不是“假象”,而是全球市场在升级。那些觉得生意难做的企业,往往是被“老思维”困住了。与其抱怨订单小、利润薄,不如早点跟上趋势:把生产线变灵活,把服务做精细,把小单做出溢价。
毕竟,市场永远不缺机会,缺的是能看懂机会、抓住机会的人。
特易资讯陪你一起做好外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