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特易资讯,获取外贸及服务动态

罗永浩 10 万悬赏打假,西贝死磕定义:谁曾想中国预制菜早已征服全球

2025-09-15 10:47:43296

西贝的预制菜争议还在发酵:消费者吐槽菜品没“锅气”,企业辩解是“中央厨房预处理”。

这场拉锯战让我想起一个有趣的现象——同样是预制菜,中国人纠结“是不是现做”,外国人却已“真香”。

 

今天就来聊聊这背后的中外差异,顺便看看中国预制菜出海的“成绩单“有多亮眼。

 

中国预制菜征服全球餐桌

 

2024年中国预制菜出口额飙到70亿美元,占农产品出口的27%。

亚洲是主战场。东南亚人对广式点心爱得深沉。北美市场虽占比不高,但人均年消费达16.2公斤。

 

欧洲人也开始迷上中国味道,英国超市里的金汤酸菜鱼、德国货架上的蚝油牛肉,年销量增速超过20%。

 

从增长曲线看,2022年30亿美元、2023年40亿美元、2024年突破70亿美元,这火箭般的速度让人不得不服。

 

各国人眼里的预制菜长啥样?

 

中国人对预制菜的定义像道哲学题:

“现做”的边界在哪儿?

 

西贝说中央厨房切好的羊排不算预制菜,因为门店会烤;消费者却觉得,少了现做的锅气,就差点意思。

 

那我要说两句话:咱不能“既要又要”。

 

想偷懒,又嫌不够香;想方便,又觉得“预制”二字掉价。哪有两全其美的事情?

美国人吃预制菜纯粹就是为了节约时间。

他们的定义简单粗暴,叫“家庭替代餐”,冷冻披萨、即食沙拉、甚至餐厅提前腌好的牛排,统统算预制菜。

38%的美国人天天吃速冻餐。现在还玩出花样,用预制牛排配自烤芦笋,既省事儿又有“下厨仪式感”。

日本人把预制菜吃出了“精致感”。

人家管预制菜叫“中食”

——介于家里做的“内食”和餐厅吃的“外食”之间。

 

7-11的便当微波炉转30秒能吃,是中食;关东煮的汤预制、萝卜现煮,也算中食。

在日本,预制菜早不是“凑合吃”,而是“用心生活”的方式,市场规模超10万亿日元。

欧洲人讲究“健康地偷懒”。

德国人先看“有机认证”;法国人认“传统配方”的标签;英国人就信包装上的“营养师搭配”。

 

出海启示

 

西贝的纠结挡不住中国预制菜出海的脚步。

 

但我们在前面讲这么多的文化差异,是为了说一句:

摸准各国口味,预制菜才能成为“中国味道”的名片。

 

三全食品海外营收占比42.86%,国联水产、双塔食品超50%,秘诀就是“入乡随俗”:

给东南亚加辣,给欧美贴营养标签,

给日本做精致包装。

 

西贝争议说明,虽然中国预制菜还在“信任重建”期,但是全球市场的“真香”反应证明,预制菜也能成为餐饮革命的主角。

 

毕竟对食客来说,纠结的不是“是不是预制”,而是“值不值这份期待”。中外差异的背后,不过是对“好好吃饭”的不同理解罢了。

推荐文章

更多

化资讯为资本

特易资讯陪你一起做好外贸

Copyright © 2025 上海特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户隐私协议 备案号:沪ICP备0908002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884号

申请免费试用

立即体验
一键拨打 立即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