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7 09:21:5622
刷到海关总署的前三季度外贸数据时,
我还感慨33.61 万亿元总进出口额,
创下 “连续 8 个季度增长” 的纪录。
可同时也听到外贸人的吐槽:“数据是好看,我身边做欧美日用品订单的,今年不少都砍了半。”
一边是亮眼成绩单,一边是真实吐槽。
中国外贸这波 “不靠欧美靠新兴市场” 的增长,
到底是短期爆发还是能长期持续?
今天咱们就把这个问题讲透,尤其要跟做外贸的朋友说清这 3 个转型亮点,才是接下来的增长关键。
先看数据:
这波增长不是虚的
很多人觉得数据亮眼但体感差,其实是没看清外贸的变化。咱们用三个关键信息把增长的底气说清楚
1. 33.61 万亿是什么概念?
换算成日常感知就是:前三季度每天外贸进账超 1200 亿,相当于 3 个万亿级产业的全年规模。
更关键的是,这是在去年已经突破 32 万亿的基础上的再创新高。
2. 增长是 “越跑越快” 的
一季度时增速还只有 1.3%,不少人担心后劲不足。
二、三季度增速直接拉到 6%,9 月更是飙到 8%。
尤其是出口,19.95万亿元的出口额、7.1%的增速
还是在中美贸易下降的背景下实现的。
这说明外贸的 “抗风险能力” 真的强了。
3. 新兴市场占了半壁江山
以前聊外贸,大家先问 “欧美订单多不多”。
现在不一样了。
前三季度跟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额,
已经达到 10万亿元,占总规模的 50% 以上。
也就是说,哪怕欧美市场增速放缓,
新兴市场也已经能扛起增长大旗。
为啥有人觉得 “难”?
经常有外贸人问:“数据好,我咋没赚到?”
其实答案很简单:机会从传统赛道转到了新赛道,
没跟上的人自然会觉得难。
1. “沉默的赢家”
我们的一个宁波外贸老板去年把部分精力
从欧美转向中亚,今年三季度直接爆单。
这类抓住新兴市场的企业忙着赶订单呢,
也就成了 “沉默的赢家”。
2. 没跟上的,困在传统惯性里
觉得难的,大多还是 “欧美+传统日用品” 的老模式
比如做低端纺织、普通玩具的,
一方面要面对欧美需求收缩,
另一方面要跟东南亚竞品拼价格,自然压力大。
这不是 “外贸不行了”,而是 “老玩法不行了”。
重点:
3 个转型亮点,决定增长能否持续
判断外贸增长能不能持续,
关键看 “新动能”够不够强。
从目前的数据和案例来看,
这 3 个转型亮点,已经撑起了长期增长的骨架:
亮点 1:非洲成订单富矿
前三季度一带一路国家里,对非洲出口增长29.4%,比欧美市场增速高了 3 倍不止。
这里有个关键政策要划重点:今年咱们给 33 个国家开通了 “零关税出口”,覆盖中亚、非洲多个地区。做机械、建材、家电的企业,要是还没布局,现在入局正合适。
建议:中小企不用一开始就铺全市场,先选 1-2 个重点国家(比如尼日利亚),从小批量试单开始,成本低、风险小。
亮点 2:从 “赚辛苦钱” 到 “赚技术钱”
以前外贸靠走量,现在靠提质。
前三季度机电产品占出口总额的 60.5%,
而其中的高端品类增速更是亮眼:
建议:传统企业不用怕转型难,哪怕从做配件转向做整套设备,从无品牌转向贴自有品牌,都是高端化的第一步。
亮点 3:中国潮牌出海
谁能想到印着龙纹的灯笼、
带汉服元素的玩偶能在海外卖爆?
前三季度,这类中国潮牌产品
出口额直接冲到 500 亿元,
在东南亚、中东尤其受欢迎。
建议:不用搞复杂的设计,把传统元素(剪纸、水墨画、传统纹样)融入现有产品,竞争小、溢价高。
回到开头的问题:
这波增长能持续吗?
我的答案是:能。
因为这波增长不是靠运气,而是靠转型——
从依赖欧美到深耕新兴市场,
从依赖传统产品到发力高端制造,
从代工贴牌到中国潮牌,
每一步都踩在了全球需求变化的点上。
特易资讯陪你一起做好外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