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特易资讯,获取外贸及服务动态

为什么说中美博弈还要持续15年?

2025-10-17 09:25:3822

最近中美博弈动作密集,让人不禁想问:

这场对抗还要持续多久?

 

中国社科院早有论断:

未来10至15年将是中美关系最困难危险的时期。

不是3年5年的短期摩擦,也不是一触即发的冲突,

而是横跨贸易、科技、产业链的15年持久战。

 

为什么偏偏是15年?

 

不是“想打15年”,

是“不得不打15年”

 

15年的根源,在于中美双方一个要崛起一个要霸权。

这对矛盾早已没有妥协空间。

美国容不下非同类崛起

美国以中国为竞争对手,

核心从来不是贸易逆差,

而是害怕失去技术和金融两大霸权支柱——

 

从2018年加征关税,到2022年全面封锁高端芯片,

再到2025年威胁关闭EDA软件,

本质都是阻止中国从组装加工转向技术自主。

 

中国推动人民币结算、RCEP区域贸易协同,

都在削弱美元的独家话语权。

 

这种威胁,让美国内部达成共识:

无论谁当总统,遏制中国都是必选项。

中国明白妥协换不来尊重

过去我们试过防御性回应:

美国加税,我们协商;美国卡芯片,我们进口替代。

但结果是,我们退一步,对方进一步。

所以这次我们的风格完全不一样了。

 

美国威胁关闭EDA软件,

我们当天就在深圳湾星展发布国产版;

美国对中国航运加费,

我们直接制裁帮美复兴造船业的韩华集团

 

这种你要遏制、我要突破的博弈,

注定需要长期时间。

因此,15年是双方补齐短板的最短周期。

 

15年是节奏问题,

不是选择问题

 

博弈的战场节奏,指向15年这个时间维度:

科技战场

比如半导体行业,中国要实现芯片全产业链自主,

从设备到材料再到设计,至少需要10年技术积累。

资源战场

以稀土为例,全球90%以上的稀土加工能力在中国,

美国要重建加工链,至少要12年且成本是中国的3倍;

再比如光刻机,2025年中国将试产28纳米光刻机

暂时能满足70%的工业芯片需求。

 

结论:双方都需要10-15年才能摆脱对对方的依赖。

谁先完成,谁就能在博弈中掌握主动权。

 

普通人怎么看这场15年博弈?

 

不焦虑,不忽视。

1.时间站在进步者这边

美国的优势是技术和金融方面的存量霸权,

但短板是守旧;

中国的优势是增量创新。

长期看,创新的后劲比封锁的蛮力更持久。

2.做好自己的事,就是最好的应对

博弈的最终胜负,拼的是内部实力:

对于企业来说,传统外贸厂可以对产品进行技术升级,避开低价内卷;科技企业深耕细分领域,总能找到突破机会;

对于个人来说,在新能源、半导体、一带一路外贸这些战略领域深耕,不仅职业前景更稳,也是在为国家博弈添砖加瓦。

3.不低估困难,不高估短期

15年里,可能某段时间谈判缓和,关税暂时下调;

也可能在某领域摩擦升级,出口受限。

但大趋势不会变。

 

中美都是核大国,不会走到全面冲突;

美国遏制不了中国的创新,

中国也不会放弃崛起的权利。

这是水滴石穿的过程,需要耐心,更需要信心。

 

15年,不是定数,而是底气。

我们愿意花时间拼创新、建链条,

不是因为想打,而是因为我们知道:

真正的强大,从来不是靠“速胜”,而是靠“久立”。

这场持久战里,没有旁观者。


你所在的行业,有没有感受到中美博弈带来的变化?

推荐文章

更多

化资讯为资本

特易资讯陪你一起做好外贸

Copyright © 2025 上海特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户隐私协议 备案号:沪ICP备0908002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884号

申请免费试用

立即体验
一键拨打 立即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