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特易资讯,获取外贸及服务动态

对华强硬派掌舵日本!中日贸易的春天还会来吗?

2025-10-27 09:19:16849

一边是"经济安全优先"的激进政策,

一边是3000亿美元贸易额的深度绑定,

中日贸易究竟是走进凛冬,

还是在裂缝中开出新的合作之花?

 

核心行业,

"脱钩"与"依赖"间挣扎

 

以半导体行业为例,

高市内阁正将技术管控推向新高度。

计划将AI芯片、量子通信等纳入出口许可清单,

但中国市场贡献了索尼影像传感器30%的营收,

若失去这一基本盘,

日本半导体企业的研发投入将难以为继。

而中国则掌握着资源反制的主动权。

镓、锗等战略矿产的出口管控上,

中国的每一个动作都牵动着日本制造业的神经。

这种资源依赖的不平衡,

让高市的"去中国化"供应链计划从一开始就埋下隐患。

 

中日贸易的春天,

还会来吗?

 

趋势一:

"政冷经温"将成常态,全面脱钩不切实际

高市内阁的政治立场决定了

中日政治互信将持续低温,

经济的深度绑定让全面脱钩成为不可能。

2024年中日贸易额达3085亿美元,

对日本出口1520亿美元,自日本进口1565亿美元。

趋势二:

供应链"中国+1"成主流,而非"去中国化"

高市早苗"经济安全优先"为核心导向,

其本质是推动企业采取"中国+1"策略。

2025年上半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同比增长59.1%

60%流向半导体封装、生物医药等高端领域,

印证了市场的理性选择。

 

这种策略调整意味着:

核心技术和高端产能留在中国,

非核心环节向东南亚转移。

所以,中日贸易更可能呈现

"竞争加剧、合作延续"的新常态。

 

毕竟,贸易的本质是互通有无,而非零和博弈——

这一点,无论谁当日本首相,都无法改变。

你如何看待高市时代的中日贸易?

推荐文章

更多

化资讯为资本

特易资讯陪你一起做好外贸

Copyright © 2025 上海特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户隐私协议 备案号:沪ICP备0908002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884号

申请免费试用

立即体验
一键拨打 立即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