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特易资讯,获取外贸及服务动态

醒醒吧!出海这件事我们比日本差了整整30年

2025-11-13 09:54:0221

最近熬夜啃完《以日为鉴:衰退时代生存指南》,书里一个案例让小易越品越有味道。

90 年代日本索尼进军欧洲市场,没有把本土机型直接换标出口,反而在日本总部组建专项研发团队,针对欧洲严格的环保标准优化产品能耗,同时联合当地科技 KOL 做线下体验会,短短 3 年就拿下欧洲高端电子市场 15% 的份额。

一、日本出海的硬核数据:海外悄悄再造半个日本

别被 “失落三十年” 的标签骗了,日企早就在海外完成了 “二次创业”。

 

2018 - 2024 年日本海外直接投资净额,除了 2020 年疫情小挫,其余年份一路猛涨,2024 年更是飙到 31.63 万亿日元。

日本企业把 “海外扎根” 玩成了提款机,反观某些中国企业出海还在 “换标卖货” 的套路里打转,被本地法规退单、被消费者嫌弃,拿着产能优势却干着 “吃力不赚钱” 的苦活。

 

二、日本出海的核心逻辑:研发扎根,营销落地

日本企业能在海外站稳脚跟,从不是抱着老产品死磕,而是踩准了 “研发本土化 + 营销本地化” 的节奏,市场要啥就造啥。

 

研发不搞 “一刀切”:针对不同市场的需求定制产品,比如给东南亚研发低功耗家电,给欧洲优化环保性能,靠 “别人替代不了” 的产品力破局。

 

营销不做 “空中楼阁”:不盲目复制本土模式,而是联合当地渠道、KOL 做精准渗透,甚至把品牌故事翻译成本土语言,让消费者有共鸣。

 

生态不搞 “单打独斗”:大企业搭好研发和渠道平台,中小企业跟着做配套,2020 年日本中小出海企业占比达 76.5%,形成 “1+N” 的出海合力。

 

三、中国出海避坑指南:这些冤枉路别再走了

很多中国企业出海走的弯路,其实日本早已经踩过,这几个真实案例值得警惕

 

家电巨头出海欧洲,带着国内研发的产品直接报关,结果因不符合当地能效标准,整批货物被退回,损失超千万 —— 这就是 “研发闭门造车” 的代价。

 

手机品牌在东南亚靠低价抢占市场,却没做本地营销,消费者只认 “便宜” 不认品牌,后来被本土品牌用本地化服务反超,份额骤降 —— 这就是 “营销浮于表面” 的后果。

 

还有不少跨境卖家,在海外设了办公室却全是中国团队,不懂当地政策和消费习惯,遇到投诉只会 “甩英文模板”,最后被迫退出市场 —— 这就是 “本土化流于形式” 的坑。

 

结语

 

出海不是 “换个地方卖货”,而是 “换种方式扎根”

 

《以日为鉴》里说,衰退期的出海,拼的不是谁胆子大,而是谁看得远、做得实。日本用 30 年证明,真正的出海不是 “把产品卖出去”,而是 “把根扎下去”。

 

中国企业现在不缺产能、不缺资金,缺的是 “研发适配 + 营销落地” 的耐心。别再抱着 “走捷径” 的想法,学学日本企业的踏实劲。

 

用数据摸清市场需求,用本土化贴近消费者,才能在全球市场真正站稳脚跟 

 

这也是小易想跟所有外贸人说的真心话~

推荐文章

更多

化资讯为资本

特易资讯陪你一起做好外贸

Copyright © 2025 上海特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户隐私协议 服务条款 备案号:沪ICP备0908002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884号

申请免费试用

立即体验
一键拨打 立即体验